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综合经济 > 世界经济依旧面临多重考验导致复苏脆弱

世界经济依旧面临多重考验导致复苏脆弱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3-01-17
  • 浏览量:772
【字体:

本周二,世界银行(以下简称“世行”)发布了《全球经济展望》更新版。在这份以“确保中期增长”为副标题的半年报中,世行大幅下调了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将全球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概括为解决欧元区危机进展拖延、美国债务与财政问题、中国投资大幅减速的可能性和全球石油供应中断。报告指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四年之后,世界经济总体来看依旧脆弱,高收入国家增长乏力,发展中国家需要将重点放在提升经济增长潜力上,同时强化缓冲机制以应对来自欧元区和美国财政政策的外溢风险。不过,这些风险的可能性及其潜在影响已经减弱,同时发达国家复苏力度强于预期的概率正在增加。  

         在最新报告中,世行预计2012年全球GDP增长2.3%,低于去年6月份预测的2.5%,2013年增长会大致稳定在2.4%,2014年回升至3.1%,2015年进一步升至3.3%。其中,发展中国家表现仍显著好于发达国家。世行预计,发展中国家2012年的GDP增长为5.1%,2013年将上升至5.5%,2014年和2015年分别升至5.7%和5.8%。发达国家的增长率预测则被下调,2013年为1.3%,2014年和2015年分别为2.0%和2.3%。对于积贫积弱的欧元区来说,其2014年才能回归正增长,预计2013年GDP收缩0.1%,2014年小幅回升至0.9%,2015年升至1.4%。  

       “世行下调经济预期的举动并不令人意外。2013年将是困难的一年,全球经济将继续去杠杆化,发达经济体较差的经济情况将拖累全球经济。”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告诉本报记者。美国方面,尽管已成功跨过“财政悬崖”,可谓逃过一劫,但债务上限问题接踵而至,经济离复苏尚远。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已经发起了四轮量化宽松政策,然而对其国内经济效果有限。乏力的就业数据表明美国经济在未来几个季度面临进一步复苏压力。美国经济能够增长2%已经相当不错了。相比之下,欧元区经济仍令人担忧。虽然当前欧元区形势有所好转,但伴随着欧债危机进入第三阶段,政治风险也在抬头。沈建光提出,早在去年10月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行年会上,德国总理默克尔和IMF主席拉加德的分歧就引人关注。IMF方面坚持认为,紧缩经济是有害的。虽已做了某些妥协,德国依旧是施行财政紧缩政策的绝对拥护者。目前紧张局势是否会延续,将在今年下半年举行的德国联邦选举中初见分晓。他认为,欧元区经济2013年萎缩0.3%的可能性较大。  

        尽管发达经济体的低迷抑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为十年来最低,但强劲内需和不断加强的南南经济联盟始终支撑着发展中国家的韧性,2012年发展中国家连续第二年对全球增长的贡献仍超过一半。特别是伴随着下半年欧债危机形势的逐步向好,金融市场状况出现了显著改善。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流量在去年二季度骤减30%后现已恢复增长,债券利差降至约282个基点的长期平均水平之下。发展中国家的股市自6月份以来上升了12.6%,同时发达国家股市也上升了10.7%。不过,世行仍关注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潜在风险。“实体经济的反应比较温和。发展中国家的产出增长加速,但受到发达经济体投资和工业生产活动疲弱掣肘。”报告如是说。  

        世行行长金墉指出:“经济复苏依旧脆弱并存在不确定性,给迅速好转和回归更强劲经济增长的前景蒙上阴影。发展中国家迄今始终保持韧性,但我们不能坐等高收入国家回归增长,因此我们必须继续支持发展中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卫生、教育投资,从而为他们未来能够实现更强劲增长搭建舞台。”世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考什克·巴苏也指出:“从希望‘U’形复苏,到经过了‘W’形调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在字母顺序上日益显露出挑战性。当高收入国家的政府致力于加强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时,发展中国家应避免试图预测发达国家的每一次波动,而是确保自身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稳健并适合国情。”全球宏观经济研究主管和报告主要作者安德鲁·伯恩斯说:“为了确保抵御下行风险,发展中国家需要逐步重建枯竭的财政和货币缓冲机制,改善社会安全网及粮食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