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遏制水泥业重复建设,根本上解决水泥产能过剩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3-03-21
- 浏览量:618
【中国镁质材料网】水泥产能过剩问题是继钢铁产能过剩之后,又一亟需解决的问题。房地产发展的黄金十年,带动了水泥产业的飞速发展。2000年水泥产能仅为5.97亿吨,到了2012年,水泥产能高达21.84亿吨。过剩的产能导致水泥利润明显降低,水泥供求关系严重不平衡。
据测算,我国市场水泥实际需求量在15亿吨~18亿吨,水泥产能过剩30%左右。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分析认为,水泥市场集中度不高;水泥产业链短,利益驱动导致外行业跟进投资;地方政府不变相核准水泥项目等原因是造成水泥产能过剩的主要因素。
标本兼治遏制重复建设
温家宝总理在去年全国人大代表会议政府报告中明确指出:“以汽车、钢铁、造船、水泥等行业为重点,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为此,中国建材联合会主导的“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创新与研发”发展战略随即出台,旨在开启我国水泥工业引领和超越世界水泥技术的新时代。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云峰水泥有限公司总裁沈绿叶呼吁:“水泥重复建设已泛滥至全中国每个角落,这将是整个行业面临的一场灾难。遏制新型干法水泥重复建设已刻不容缓!”
在两会“经济社会发展与宏观调控”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指出,产能过剩不仅对资源、对劳动创造浪费,同时还引发地方保护主义恶性竞争。这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都是很不利的。因此,化解产能过剩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点。
如何化解包括水泥、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业内专家们给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办要从严把关,严格提高投资技术门槛和环境评估准入门槛,扼守住审批大关。
二是金融监管部门要严格审查央企和上市公司的兴建投资项目,严禁新建水泥重复建设项目开工。
三是作为央企和上市公司要带头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带领行业切实履行好社会责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四是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文件,禁止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不切实际地建设新型干法水泥项目。这是治理我国水泥重复建设的根本之策。
唯有标本兼治,才能使我国水泥行业这匹“脱缰野马”重新回归发展正道。